阜南一小的老师们跑去颍淮之光基地搞了一场研学活动,带头的杜瑞鹏书记带着大伙儿直接上手体验,学急救、玩3D打印、感受非遗文化,忙得不亦乐乎!这趟活动可不是走马观花319策略,老师们不仅开了眼界,还把这些新鲜玩意儿琢磨着怎么搬到课堂上,让孩子们学得更带劲。想知道这次活动有多热闹?跟着我一起来看看!
这场活动发生在9月20日,阜南县第一小学组织了一群骨干老师,去了颍淮之光数字文化综合实践基地。为什么要跑去那儿?因为国家提倡“五育并举”,要德智体美劳一起抓,学校得让课堂跟实际生活接轨。基地里有六大主题场馆,涵盖国防教育、非遗传承、人工智能,样样都跟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。老师们一到那儿,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,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大干一场。
先说说国防教育科普馆。那里不是光放几张图片讲大道理,而是让老师们通过互动体验,感受纪律和团队的力量。比如,他们参与了模拟训练,明白爱国不是喊口号,而是得有点真本事。这种体验跟学校的德育课一结合,孩子们学起来肯定更有感觉。老师们看完都说,这比课本上干巴巴的文字强多了!
接着是3D打印科普馆,简直让老师们开了眼。数学课上学的几何知识,到了这儿就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模型。美术课的设计理念,也能通过3D打印机变成作品。老师们上手试了试,觉得这玩意儿能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319策略,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。以后课堂上要是能加点这种环节,孩子们肯定学得更起劲。
颍淮情农耕博物馆也让人印象深刻。那里还原了古代农耕场景,老师们亲手体验了种地、收割的活儿。语文课本里的田园诗词,平时读起来可能觉得远,但在这儿一上手,感觉诗词里的画面都活了。数学课上讲的数据统计,也能跟农耕体验结合起来,算算收成、统计产量,学得既实用又有意思。
科学馆更是高科技满满。老师们看了场“魔法秀”,其实是用科学原理做的实验,特别吸引人。还有个“脑控赛车”,用脑电波控制赛车跑,孩子们肯定喜欢得不得了。老师们试完后觉得,这不就是把科学课搬到现实中来吗?学生们学起来肯定比死记硬背公式有趣多了。
脑科学人工智能实训中心也挺有看头。老师们体验了神经反馈训练,学怎么提高注意力和认知能力。这东西能帮学校设计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法,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。比如,有的孩子上课容易走神,用这种技术就能帮他们集中注意力。老师们觉得319策略,这要是用在课堂上,效果肯定杠杠的。
非遗活态传承馆让老师们感受了一把传统文化的魅力。他们试着做了些传统手工艺,比如剪纸、泥塑,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。把这些手艺带进美术课,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技能,还能对传统文化多一份亲近感。老师们说,这比光讲文化自信有用多了,亲手做出来,感觉完全不一样。
急救培训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。专业讲师教了CPR心肺复苏术,老师们分组练习,个个学得认真。讲师说,学会这个能在关键时刻救命,老师们深有感触。他们觉得,这不光是教技能,还能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和别人。以后学校要是开个“小小急救员”课程,孩子们肯定特别感兴趣。
课后服务也是老师们关心的大事。现在国家推“双减”政策,课后服务得更有质量。基地的课程给了老师们不少灵感,比如开“非遗创客工坊”或者“AI探索营”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提升能力。老师们已经开始盘算,回去后怎么把这些好点子用在课后服务上。
交流环节里,老师们坐下来聊了聊心得。大家觉得,新时代的教育不能光靠课本,得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学。比如,把非遗、国防教育、急救这些内容融入课堂,孩子们学得更带劲。校园文化也得升级,融入红色基因、科技精神和本地传统,让学校更有灵魂。课后服务更得动脑子,设计些有意思的活动,真正让孩子们学有所获。
杜瑞鹏书记最后总结说,教育不只是教书本知识,还得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。这次研学活动就是个好开始,老师们要把这些收获变成实际行动。比如,把基地的资源变成学校的课程,把体验变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,把感悟变成育人的动力。大家听完都特别激动,觉得这事儿干得值!
基地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的理念:以传统文化为根319策略,科技为手段,综合育人为目标。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给中小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。老师们听完觉得,这不就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吗?既接地气,又有前瞻性,值得好好学。
灿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